1、足浴盆使用中熱水的的使用溫度
既稱熱水足浴,溫度當然是我們首先要注意的重要條件,熱水足浴一般要求使用水溫度為大于40攝氏度小于人體能承受的較高溫度(一般在45攝氏度以下,少數可達46攝氏度到48攝氏度)。
足浴時,利用水的溫熱效應,從足部皮層逐步向內傳遞溫度,引起機體產生對溫熱刺激的一系列反應,其中神經系統及心血管系統對水療的反應較為敏感,達到加速血液循環,加快新陳代謝,寧心靜神之效果。由于溫度的高低與血液循環的速度快慢是成正比的,血液循環的加速又是新陳代謝之基礎,從而達到提高供氧、供養及排除廢物(俗稱排毒)的能力,使人體達到良好的平衡機能,較終達到保健養生的目的。據有關資料介紹,熱足浴時,人體的血液循環速度可達平常的10倍以上(隨年齡、性別、身體狀況均有較大的差別)而普通的按摩僅有平常的1--1.5倍,因此每次足浴時都有可能將身體的缺氧得到補充,將積累的廢物排除體外,并且會使某些不正常的功能得到修復。
如果溫度不夠將會使溫熱效應迅速下降,減弱對循環及神經系統的刺激反應,從而減少了足浴的效果。
由于每次足浴時,腳相對于水溫有較大的差異,溫度高腳放不下去,感覺太燙,實際上這時水溫不夠高,待腳放入一段時間,水溫相對會下降,造成水溫不夠,使保健效果打一折扣,因此溫度的使用要相當注意,確保水溫保持在合理的溫度,以求達到良好的足浴保健效果。
2、熱水足浴的時間
足浴的時間也是足浴保健的關鍵,因為足浴療法是局部浸浴活動,特別其中的溫熱效應,必須通過緩慢的傳遞才可達到全身,而這種傳遞基本上由血液循環來完成。血液循環在傳遞過程中,一則在一邊傳遞同時散發出來大部分熱量,二則由于足部屬于體循環,每次循環都需將血液由心臟重新分配到不同的循環體系中去,其上循環及內循環的溫熱效應傳遞需經多次分配才能達到效果,因此需要較長的足浴時間。足浴時間都因身體狀況、環境等因素的不同而有較大的區別,一般說來,循環良好的身體狀況或在夏天環境溫度較高時,可適當縮短時間,血液循環較差的或冬天環境溫度較低時可延長時間。總體每次足浴平均時間應該在20--40分鐘左右,方可達到全身溫熱刺激效應,才會有良好的足浴效果。